肾友患者如何避免走向尿毒症
肾病的发展本身并不是很迅速,往往呈现“早晚快”情况。早期进展速度很慢,症状也比较轻。但一旦出现肾功能实质性损伤,进展速度会相对较快,需要积极的控制。
同样是处在肾病3期、肾功能不全阶段,虽说有大部分人能维持病情长期稳定,但也还是会有部分患者走向尿毒症。如何尽可能维持较好的结果,有一个良好的预后?
及时能控制好这四个方面,对病情预后影响大:
一点:肾脏内的炎症反应水平,主要反应指标“尿蛋白”
原发性慢性肾炎、肾综患者发病机制类似,均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紊乱,引起免疫复合物沉积攻击肾脏细胞,引发肾脏内严重免疫炎症反应,造成肾小球的纤维化、硬化发展。肾小球纤维化发展过程中,造成基底膜空隙越来越大,导致大分子蛋白漏出到尿液,形成蛋白尿等症状。
我们经常强调降低蛋白尿水平,不是因为蛋白尿会加剧炎症反应,而是会加剧肾小球纤维化发展。要阻止纤维化发展,降低尿蛋白根本上还是要从消除肾脏炎症。
激素+免疫抑制剂组合是常用来对抗炎症的强效搭档。适用于多数肾炎、肾综类型的肾病。是长期维持尿蛋白水平的不可缺少的药物。
但用激素时有些患者不敏感,添加免疫抑制剂后仍不好控制,此时就要添加提升免疫力的药物,增强自身的抗炎症,来维持蛋白尿水平稳定,保护好剩余肾小球细胞正常运转。
第二点:肾脏内的血氧供应水平,主要反应指标是“高血压”
肾脏是血流量非常大的器官,同时肩负着完成全身血液的过滤任务。但当肾功能受损后,肾脏内肾单位、毛细血管受损,继而会影响到血液在肾脏内的流通,加剧肾脏局部纤维化的发生,又影响到整体肾脏的血液流通情况。
要保证剩余肾脏持续发挥功能,必须保证肾脏内细胞能够有充分的血氧供应。其中影响到肾脏内血氧供应及内压稳定的代表性指标就是高血压。
大多数患者自身没有高血压,而是由于肾脏损伤引起的肾性血压升高。一般通过及时服用沙坦或普利类药物调节血管紧张素,扩张血管,可以达到达控压目的。对于肌酐已经升高超过265的患者,目前也可以服用这两类药物,但明确有高钾血症的患者不建议服用。
另一方面顽固性肾性高血压,需联合用药除了沙坦还有地平类是主要两类,配合低盐饮食。血压稳定在130/80是理想状态,对肾功能的影响低,显著减轻肾衰竭风险。所以有肾友留言说我血压目前稳定控制在135/85以内,其实并没有达标,还需要用药继续问道。